Member-only story
Google Car:自動駕駛汽車的理念與金錢困境/Jean-Louis Gassée
毫無疑問的,自動駕駛汽車在未來可能會改變我們的生活、甚至拯救更多的生命;所以許多大企業都投注了大量資金、媒體也有鋪天蓋地的報導,甚至在許多地方還可以看到現場展示。
但如果我們試著從Google的自動駕駛汽車「Google Car」來看即將來臨的這場「第三次運輸革命」,就會發現還有許多技術的、哲學的、以及商業上的問題需要釐清。
全自動?半自動?
首先,讓我們來看看Google共同創辦人Larry Page的態度。許多消息來源都指出,Page在這方面的想法是「只做全自動駕駛汽車,不然就不做」。因為在半自動駕駛(自動駕駛,但需要車主監控)的狀況下,因為大多數時候車子還是自動駕駛,所以車主的注意力可能會降低。
萬一有意外狀況發生,也就是出現車上電腦的演算法無法處理的狀況時,車主就必須迅速「回神」、並且介入操控;而依賴車主忽然「回神」來處理緊急狀況,並不一定比較安全。有些人認為,不久前在美國發生的Tesla電動車意外事件,就是在自動駕駛模式下還要車主注意的結果。
所以,為了降低行車危險、也避免賠上公司信譽,Page希望直接跳到全自動駕駛汽車,不需要車主或乘客時時保持警覺、或是從休息狀態下回神。當然,天底下沒有絕對完美的事情,所以我們必須要訂出「可接受」的安全目標數字;有一組可以用來參考的數字,是由世界衛生組織(WHO)所發表的交通傷亡數字,以下是來自美國(US)、英國(UK)、法國(France)、以及德國(Germany)的資料:
從數字上看來,英國的駕駛和道路還蠻安全的,美國的數字就比較差;在部分高速公路路段不設速限的德國,看起來還比到處都有超速雷達的法國還安全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