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mber-only story
90億美金買Slack,Amazon到底在打什麼算盤?/Frederic Filloux
從每名用戶的價值當做購併案的觀察切入點,是相當有趣的角度。Amazon對Slack可能的購併案,也能從這個角度來切入;不管從矽谷荒謬的估值方式來看,或是從購併後可能發生的綜效來看,「量」都是相當重要的因素。
根據前些時候彭博社的報導,如果從個別用戶的角度來看Amazon對Slack購併案的投資額,數字高到令人咋舌:
Slack用戶真值錢
如果Amazon真的要把Slack購併下來,這家零售巨人將為Slack擁有的150萬名付費用戶,付出相當於Netflix每位訂戶價值的九倍,或是每位紐約時報訂戶價值的4.14倍;而Netflix和紐約時報都已經建立起高聳的付費牆。
Netflix擁有九千九百萬名訂戶,分布在145個不同國家,同時也建構了非常成熟的內容推薦機制,每年還花60億美元打造原創內容、購買各種內容給觀眾享用。Amazon則緊追在後,2017年預計耗資45億美元,透過Amazon Studio自製原創內容。
Amazon將為Slack每名付費用戶付出的成本,高達六千美元。
至於紐約時報,不但新聞專業的金字招牌前無古人,而且日後也很難出現來者。要是紐約時報哪天想通了,打算變成一個真正的全球性媒體,就有機會成長為數十億美元市值的大型公司;日後筆者會另以專文探討這個話題。
相對Netflix和紐約時報的競爭優勢,如果拿同樣的問題來問Slack口袋到底有什麼禦敵策略,答案恐怕是幾乎沒有。不論是Facebook的What’s App、騰訊的微信,或是不知從哪裡冒出來的新創業者,都很可能在數個月內把Slack的核心業務攔腰搶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