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ロケット情報〉是我們新開闢的日本消息專欄,匯集最近關於日本在科技、媒體、趨勢方面的評論文章,歡迎參考、討論,當然也歡迎投稿。
「ロケット」就是日語中的「火箭」,而「ロケ」也有「現場」的意思,所以這個專欄想帶給您的,就是來自日本現場的前線觀察,希望您喜歡。
照道理說,在智慧型手機普及之後,應該可以讓更多人接觸電子產品和網路,進而廣泛提升對電腦的熟悉度;但令人意外的是,至少在日本已經出現了因為智慧手機發達,反而使得年輕世代出現了「不會用電腦」的問題。
在神奈川大學教導資訊情報處理的講師尾子洋一老師,大約從三年前開始就發現,用「一陽指」打電腦的學生越來越多;而且這些學生已經不曉得怎麼寫e-mail的「主旨」欄、甚至不知道怎麼看郵件是誰傳來的:「現在很多學生已經不使用電腦,所以基本使用技巧也一年比一年差。」
根據上述這篇報導,現在日本10至20歲的年齡層,剛好成長於智慧型手機上網興起的年代,所以日本人把這個族群叫做「Smart Phone Native」(智慧手機原生族);根據日本政府單位的調查,20歲以下族群使用智慧手機的比例高達近60%。
由於這個年齡層的人多半還沒有「以PC作為日常工作設備」的上班族需要,但卻可能大半天都黏在手機上,所以每天用在「打電腦」和「滑手機」的時間差異越來越大。調查結果顯示,「只使用智慧手機」(很少使用電腦)的年輕人之中,10–19歲族群佔33.6%、20–29歲族群則佔30.1%。
[caption id=”attachment_58005" align=”alignnone” width=”600"]
不同年齡層最頻繁使用的行動設備。(スマートフォン=智慧手機,パソコン=PC,タブレット端末=平板電腦,普通の携帯=一般功能手機)。來源[/caption]
當往後這幾年,這些年輕族群逐漸開始進入職場之後,所謂「電腦知識低落」的狀況就可能會成為企業新進人員之中的隱憂。
根據觀察結果,這個狀況的原因和影響來自幾個方面:
硬體使用習慣
雖然許多年輕人能以驚人的速度在手機上打字,但因為電腦使用頻率不高的關係,對於一般標準鍵盤的輸入法反而不太熟悉,導致在PC上的打字速度不夠快。
報導中就舉NEC日本電氣公司為例:該公司從去年開始,就在新進員工訓練中加入了打字課程,因為公司內部的前輩一直抱怨「新人打字速度太慢」。
軟體使用習慣
在Line之類的即時傳訊、以及每則限定140字的Twitter流行之後,許多人就變得只會寫短文,以致碰到必須寫整篇文章、正式的商業書信(即使是用電子郵件)、或是篇幅較長的報告時,就感到相當苦惱。
(其實更苦惱的,可能是他們的上司……。)
所以,像是NTT Data之類的一些公司(而且還是網路資訊公司)除了加強新進社員的打字速度之外,甚至還得提供作文課,以確保他們的基本語言表達和寫作能力。
只好讓設備遷就人
所以,有些公司如瑞士的Novartis製藥廠,就乾脆反其道而行,將業務員們手上的電腦全部換成平板電腦。
雖然這是一種妥協方式、甚至還可以幫公司省下一點設備購置成本和維護費用(平板電腦在系統升級、軟體安裝、日常維護的成本方面都比一般電腦便宜),但目前畢竟有些工作還是得靠電腦,而且平板的輸入方式也和手機略有差異。
更重要的是,寫作能力問題並不是讓設備遷就人就可以解決的。
Yahoo! Japan的實驗
Yahoo! Japan曾經在2012–2013年間嘗試過全公司禁止使用電腦,全部改用智慧手機或平板電腦來工作的「Smart Phone Life Day」(智慧手機生活日);雖然當時得到多數社員的支持、也是實際測試這兩方面問題最好的方式:
- 行動設備在日常辦公室工作上的適用性如何?
- 公司內部系統和網站對於行動設備的支援程度如何?
[caption id=”attachment_57974" align=”alignnone” width=”600"]
Yahoo! Japan當時的行動設備辦公實驗結果:使用設備種類的比例。資料來源:Yahoo! Japan官方網站[/caption]
從上圖來看,幾乎所有人都選用了大螢幕的平板電腦,這也凸顯了「可以超快速打字」的手機和「螢幕必須要大才能工作」的設備之間的需求差異;以日本的例子而言,也正好就顯示了年輕世代和現役上班族之間對工作技能的期望落差。
然而,當時仍然遭遇了許多諸如「有太多檔案夾不能用智慧手機打開」的技術問題,使得實驗因而中止。根據Yahoo! Japan在活動結束之後的調查,用行動設備來辦公最不方便的工作類別分別是:
(由上而下分別為:企劃、業務開發、社內調整(含行事曆設定)、業務溝通、運用/申請業務、辦公室後端系統管理、製作、會議和訪客接待、其他、營業業務、組織相關事務。)
所以該怎麼辦?
就目前來看,企業要把辦公室中的電腦全部換成行動設備,確實有一定的難度;但跑外面的業務或服務團隊由於工作內容的特質,原本就非常適合手機或平板,而且能透過連線大幅提高工作效率。
有些樂觀的人會覺得「年輕人只是不習慣電腦而已,教一教就會啦」,但也有學者認為,並不是所有的公司都能提供上述的這種「補救教育」,所以在下個世代的職場新人之中,恐怕一定會發生世代落差問題。
也就是說,過去只發生在長輩身上的「數位落差」,也會逐漸在這一代年輕人的身上發生:有機會學習一般PC的人,和只擅長使用手機的人,在進入職場的起步期間,恐怕就有立足點上的不同。
所以,有些不太會用電腦的日本年輕人在Twitter上貼文說:
我身邊想直接用手機寫畢業論文、在電腦上根本不知道怎麼剪貼內容、也不會換字型的人都一大堆啊啊啊!
雖然有些老人會直接批判手機世代的年輕人「連電腦都不會用」,但這並不全然是後者的問題;社會形態、網路普及、工作裝置、以及工作內容性質的改變,都可能造成世代之間擅長技能的差異。
現在抱怨年輕人打字慢的上班族,恐怕多半沒有用過、也不會使用曾經是許多辦公室標準配備的電傳打字機(TELEX)吧?
如果反過來思考,未來有人可以做出「用手機當做電腦輸入設備」的設計、或是「使用手機輸入法的電腦鍵盤」,是不是就解決了打字問題呢?
或者說,如果畢業論文真的能在手機上完成,其實也沒有什麼不好;至少這代表了目前的手機功能、再加上年輕世代的慣用能力,已經足以完成一定複雜程度的作品。
既然畢業論文做得出來,應該就可以應付大多數的辦公室文書工作了吧?那麼老一輩上班族們還擔心什麼呢?
但如果擔心的是年輕人用手機打字比自己快、或是未來的商務書信都用140字的短文就可以解決,因而感到自己的工作技能即將淘汰而不安,其實不必太擔心,這中間必定會有一段相當長的轉換時間。
只是在這個新舊交替的時間裡,職場前輩和新進人員之間的觀念衝突和溝通(=人的問題)、或是改變工作裝備(例如大量配發平板電腦、或是改用「手機輸入法電腦鍵盤」),才是更需要花心思去撫平的事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