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島遊戲產業發展簡述
台灣遊戲產業普遍對歐洲相當陌生,然而不論是產業環境、發展條件、市場規模等,歐洲許多國家的經驗都相當值得台灣遊戲產業借鏡。
「Pocket Gamer Connects Helsinki 2015」是網路媒體 Pocket Gamer 舉辦的歐洲遊戲產業研討會,當中有許多有趣的內容,僅挑選一些我感興趣的場次,透過聽譯與摘寫分享給大家。
同樣,這是我消化過後所書寫的內容,追求 1:1 對譯的人,請直接觀賞原始影片。
摘譯
冰島曾經是歐洲最貧窮的國家,但在成功將漁業工業化以後,冰島成了歐洲最富有的國家之一。極端點來說,沒有鱈魚,就沒有冰島。
冰島人變得很有錢,也因為很有錢,所以在新科技的採用上相當積極。任天堂跟 Sony 的電玩主機在冰島很受歡迎,同時冰島也有當時最高的網路覆蓋率與最高的人均電腦持有率,玩電腦遊戲的人也相當多。
現在大家都知道芬蘭與瑞典的遊戲產業不容小覷,但在 20 年前,冰島的遊戲產業是領先她們的。1995 年前後,冰島就有三家遊戲公司,其中有一家至今仍存活,那就是 CCP(註:MMO《EVE》的開發商)
CCP 之所以能創立並存活是因為它背後有極具野心的銀行支持:Kaupthing Bank。冰島人及冰島的銀行很有錢,而且賺錢的方式很單純,就只是靠賣鱈魚。因為非常有錢,所以即便沒有經驗,Kaupthing Bank 還是給了 CCP 數百萬美金的種子投資。
不過,冰島的問題也出在這些銀行家太有野心了,他們想著:「遊戲業太小了,我們應該買下這個世界」,於是開始買挪威、瑞典、芬蘭的銀行,乃至於全世界大大小小的公司。
將近 10 年間,冰島的產業沒有任何發展。
接下來發生的事想必大家都清楚。2008 年起,一家銀行倒閉,兩家銀行倒閉,然後是一連串可怕的骨牌效應,其中冰島是此波金融風暴當中受傷最嚴重的國家之一。
金融風暴後,冰島人開始思考:「也許我們不應該再這麼倚賴漁業,以及不應該把靠漁業賺來的錢都丟進金融業」。在此思維的驅使下,第二家獲得大筆投資的冰島遊戲公司誕生了。
Gogogic 獲得政府資金支持,全盛時期公司有 40 來人,其中不乏來自 CCP 的好手。不過,這間公司因為卡在市場逐漸從 Facebook 遊戲改朝換代至行動遊戲的時代縫隙之間,最終以失敗做收。
冰島人並沒有因此停止投資遊戲產業。2012 年冰島出現了繼 CCP 以後第二家成功的遊戲公司:Plain Vanilla,其開發的行動遊戲《QuizUp》只用 8 週就達成全球 1,000 萬次下載的成就。
《QuizUp》的成功振奮了冰島人,大家開始覺得或許冰島在遊戲產業上也有機會與挪威、芬蘭等國家一較高下。同時,創投資金開始變多,許多小型工作室也因此而得以成立。
冰島的遊戲產業目前進入到全新階段,除了 CCP 內的好手紛紛出來自創工作室,散落在全世界頂尖科技公司當中的冰島人,如今也有越來越多人選擇回冰島投入遊戲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