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軟為什麼要買LinkedIn?買了做什麼用?

吐納商業評論
3 min readJun 13, 2016

--

全世界最大的軟體公司微軟,以262億美金買下了全世界最大的求職/專業社群網站LinkedIn。

微軟選在這個時候公布訊息,或許多少有點要搶去幾小時後蘋果WWDC全球開發商大會的風采;不過以這則新聞的重要程度,當然有資格吸引大家的注意力。

通常這類併購案比較有趣的點,不在於買方買到了些什麼,而是買方願意花這個錢來買「未來可以用它來做什麼」。

為什麼值得買

LinkedIn目前最值得買的點,在於:

  • 目前非常快速的成長績效;
  • 掌握目前最龐大、(理論上)定位最精準的「專業用戶資料庫」。

(所謂「理論上」,是因為LinkedIn也為眾多假帳號所苦;但因為性質因素,仍然是專業用戶比例較大的社群網站。)

買了可以做什麼

要看微軟買了LinkedIn(或是其他任何併購案)能做什麼,首先又得回頭看看:

  1. 買方目前的經營策略目標是什麼;
  2. 這個策略目標如果達成,對買方有多大的利益;
  3. 此一併購案對達成這個策略目標有沒有幫助;
  4. 買方因而獲得的利益,是否確實高於併購案的實際成本。

有許多併購案之所以失敗,除了日後的操作不當之外,有很多是只看到「為什麼值得買」、以及「買了可以做什麼」的前兩條;也就是說,花了大錢買了對策略目標無益的東西、或是獲得的利益比花的錢還少。

微軟買了LinkedIn會做些什麼

微軟實際上會做些什麼,我們還無從得知;但從官方新聞稿中提到「LinkedIn將保有自己的品牌、文化、以及獨立性,Jeff Weiner將留任執行長」來看,微軟暫時並沒有打算將LinkedIn包裝成另外一個產品、或是讓它成為某個服務的一部分。

不過LinkedIn最有價值的地方,當然不在「品牌、文化、以及獨立性」,而在於多達4億3,300萬會員數的龐大專業人士資料庫(即使扣掉假帳號,打個對折還是很大)、以及這個資料庫背後的人際關係、人事動態(例如某重要產業人士「三年內從A公司去了B公司、然後再去C公司」,或是「一年內有超過20人從A公司去了B公司」等等)、以及專長類別和比例等資料。

以微軟的技術和分析能力,這些資訊可以說是一個非常龐大的產業寶庫;無論對於讓現有產品的改進更符合業界動態、或是依照產業未來趨勢的需求開發新產品,都是非常重要的參考。

簡言之,透過LinkedIn這具「顯微鏡」,微軟更能夠掌握全球專業人士(尤其是網路相關的、或是擅長使用網路作為工具的人士)的即時動態。對於微軟來說,LinkedIn的直接用途比較少,所以不必忙於吞併;但對於這幾個角度的長遠發展來說,確實有相當大的潛在意義。這些意義至少包括:

  • 微軟優先獲得市場上的第一手人才資訊;
  • 對特定人士的職場動態追蹤;
  • 整體市場動態的趨勢分析結果;
  • 特定產品的開發參考;
  • 為特定企業級產品尋找用戶族群資訊;
  • 利用LinkedIn的社群功能推廣產品;
  • 其他未來可能的運用。

我們在還不知道微軟的實際計畫之前,就可以推測出這麼多優點,所以應該可以說這次併購是有道理的;只是262億美金的價格是否有其價值,就得用「現在的價值+未來的價值」來算才知道了。至於對微軟「未來的價值」有多少,就得看他們想怎麼做、操作得好不好,才能再下定論。

補充閱讀:

[embed]http://news.microsoft.com/2016/06/13/microsoft-to-acquire-linkedin/#sm.000wutt1vtx6dvb10lz2pnsoa4avv[/embed]

--

--

吐納商業評論
吐納商業評論

Written by 吐納商業評論

以科技產業、管理、數位媒體出版等主題為核心,由多位資深產業作者撰稿、並授權編輯與刊登的原創共筆網站。

No responses y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