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箭聊天室#3〕:7/13「台灣發展VR的機會與命運」座談會 對談實況錄影+主持人會後心得

吐納商業評論
4 min readJul 15, 2016

--

由Rocket Café主辦,於2016年7月13日在CLBC八德大船艦舉行的火箭聊天室第三場「台灣發展VR的機會與命運?」,邀請到資深遊戲傳教士李易鴻、台灣TAVAR協會秘書長謝京蓓與VR「潛進蔚藍」發起人許棠為,從不同的角度出發,討論VR這個新興產業在台灣未來發展的可能性。

兩小時的討論,以及觀眾提問交流,非常精彩,值得關心VR發展的朋友注意。以下是這場對談的全程實況錄影,以及主持人李易鴻在會後發表的心得感想;歡迎大家收看閱讀,並發表您對VR產業未來的想法。

補充說明:問題與討論中提到阿里巴巴投資 Magic Leap 金額確認為 Cori 所說的約8億美元,而非聽眾所提的80億美元。

主持人李易鴻的會後感言

以下是一些這場對談中有趣、值得記錄的意見,不一定都是答案,更多的是開放式問題。

  • 「台灣的主要優勢在於過去 30 年來累積的製造經驗,以及串連這些經驗的成本相對較低,使得台灣有機會成為 VR 領域的 turnkey solution provider[footnote]立即可用,就像轉一下鑰匙就行的解決方案。[/footnote]。問題還是在於台灣產業是否還要追求純粹以量能為考量的 turnkey solution?」
  • 「VR 內容製作成本很高,台灣是否需要巨頭(旗艦)策略來帶動整體產業?」
  • 「一百間強大的新創公司集結後不會成為一間一百倍大的巨頭公司,主因在於中間的溝通與管理成本過高,甚至無從溝通管理。」
  • 「VR 內容製作的民主化還沒到能進行手機遊戲開發的程度。開發者除了須克服較高的製作門檻以外,還得克服較高的市場門檻。」
  • 「政府絕對是可以成為一個強力的案主,不管是地方行銷的推介需求,或是智慧城市的模擬評估,VR 都可以成為選項。」
  • 「不論是投入軟體或是硬體的 VR solution provider,最重要的或許仍是人才培育的銜接,然而這部分的斷層相當巨大,且靠政府緩不濟急,或許靠民間協會,如 TAVAR,還比較快速有效。」
  • 「『合作』將是台灣發展 VR 過程中最重要的一件事。TAVAR 是不是一個有機的介質?被介質所牽引的個體又是否願意加入交換行列?」
  • 「來自中國的內容威脅並不是在唬人,相同的事情會一而再、再而三的發生,因為進入純數位發行的年代後,台灣基本上已無任何的內容發行(content distribution)壁壘。衛星、地上波,甚至有線等發行網絡都還有辦法管制,但一旦搭上網路,台灣幾乎等同於繳械狀態。當中國日益緊縮其網路管制,壓力推擠下,毫無防備的台灣自然就是最佳的宣洩口。」

寫在最後的是,若真要我說出當前心中的「真心話」(下一秒可能就被我自己推翻了),那麼大概是:

我認為 VR 只是一個漫長技術演進的起點,而不是自成一格的封閉路線。不論VR發展的成敗,在這個階段所解決的各種問題,都將成為往後各項電腦視覺應用的發展基石。所以,就算 VR 會變成泡沫,那也非常好;因為它一定會帶來更多能量,讓更多人有機會可投入。

台灣不是不能發展 VR,只是就現階段而言,提供解決方案的業者,生存可能性比內容業者高。因為就現階段而言,產業內的需求大於來自市場的需求。重點還是在於台灣想供給的到底是什麼樣的解決方案,當然這也涉及整體產業結構與發展時機。

2016 年對台灣產業而言,大概又是個情勢向下的壞時間點,以至於對多數企業而言,「生存」的重要性遠大於其他考量。大企業生存所倚賴的是量能,小公司生存所倚賴的是生產流程的殘質(residuals),亦即末端的發包事宜。

但是,情勢逐漸變壞,或甚至已經壞到不能再壞時,或許才是轉捩點,畢竟退無可退。當然這種判斷因人、因團隊而異,但是應該值得尚有一些生存餘裕的企業、公司、團隊思考。

--

--

吐納商業評論
吐納商業評論

Written by 吐納商業評論

以科技產業、管理、數位媒體出版等主題為核心,由多位資深產業作者撰稿、並授權編輯與刊登的原創共筆網站。

No responses y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