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灣,唯一紅透半邊天的社群媒體是Facebook。在美國,除了臉書之外,強調即時、簡短訊息的Twitter,以及青少年很愛用的Snapchat,也有很多人在用。所以除了臉書之外,美國出版社也需要經營推特帳號跟Snapchat帳號。這裡先來介紹推特的經營方式。
推特和臉書的經營方式有許多不同之處,在這裡分享幾個要點:
多多、多多、多多發文
經營推特時,多發文真的太重要了,所以要講三遍。
比起臉書,推特更需要大量發文,才能讓用戶感到你的存在。
比起一天發一、兩篇文章就足夠的臉書,推特更需要不停的更新貼文、轉推別人的推文,透過這種「刷存在感」的方式,才能讓用戶感受到自己帳號的存在。即使是紐約時報或赫芬頓郵報這類非常活躍且擁有眾多追蹤者的帳號,一天也得發10到15則推特貼文,才能真正讓追蹤者看到。這是因為推特的貼文數量非常龐大,用戶可能會在一小時內收到1000則推特貼文,要是不頻繁貼文,自己的動態很快就被洗掉了。
發文最忌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在我們的帳號還只有五十個追蹤者時,曾經有一次一、兩天沒發文,結果一下子就失去三、五個追蹤者。
推特的廣告所費不貲
以我們的經驗,臉書的頁面推廣或是貼文推廣的CPC[footnote]每次點擊的費用。[/footnote]若在0.3美元以下,成效就算很好。而推特的CPC約在1~2美元左右,比起臉書真的很燒錢。所以我的同事們要辦活動或貼文推廣時,一定都棄推特選臉書。
追蹤要禮尚往來
追蹤更多個人用戶,他們也會回過頭來追蹤你。
一般來說,如果你的帳號主動追蹤了很多人,通常他們也會反過來追蹤你;所以透過追蹤別人可以獲得很多追蹤數。但我自己的實際操作心得是:要追蹤的是個人帳號才可以。如果是新聞、公司機構的帳號,通常是不會回過頭來追蹤你的。
值得一提的是,有些大咖Twitter用戶也會謹慎評估,確認你的帳號值得追蹤後才會追蹤;因為追蹤哪些帳號,會影響他的個人品牌形象。
維持形象
在推特上很重要的一點是,你需要透過貼文明確呈現自己的定位。不論是個人或公司帳號,都須表明自己的興趣或關注的領域是什麼,並頻繁推送相關貼文,不論原創或轉貼都可以。
要是讓人覺得你的發文不太具有參考價值,或者發文頻率太低,追蹤者就很容易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