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本站自即日起與多家出版社合作,由編輯為您精選懷舊相關書籍內容,經授權後小幅改編為文章形式供您閱覽;希望您在繁忙的日常生活中,能以精簡方式吸收新書精華。以下內容摘自原書,文中第一人稱為原書作者。如果您有任何討論或意見,歡迎您在這裡留言,原書資訊請參閱文末介紹。
繼上篇介紹了「台鐵便當盒、歐羅肥便當盒、磚燒櫥子腳、鹽漏、國安感冒糖漿」等與飲食有關的懷舊老物,這次來分享與「街景、家用器具」有關的老物。
炎熱的夏天,在家中吹著鐵製大同電扇,聽到發條老吊鐘一聲聲報時的鐘響後,急忙趕去赴約。騎著心愛的偉士牌機車,到了約定地點卻等嘸人,只好站在紅色的撥盤公用電話前,一圈圈轉著電話號碼⋯⋯。
您是否也曾有相似的經歷呢?如果有,那《老物潮》應該能帶給您共鳴,一起來聊聊美好的經典老物吧。
老電扇
真正的西洋古董老電扇,所費不貲。我收藏的老電扇,以五〇年代後台灣常見的老鐵扇為主。這時期的經典品牌,是大同和順風兩家,順風已經停產,只有大同屹立不搖。
以喜好老家電同好的角度來看,到現今還在賣的鐵製大同電扇,絕對是經典中的經典。幾十年來,造型沒有多大的改變,圓圓的外型,尤其以綠色烤漆最迷人,一賣數十年,到現在還持續量產。雖然一台近三千元,我常想,光是紀念幾十年來不變的品味,就值得了。一定要鼓吹消費,來讓大同公司的老生產線繼續生產!
[caption id=”attachment_2829" align=”alignnone” width=”683"]
經典鐵製大同電扇。[/caption]
這款電扇堅固耐用、力道強勁。唯一的小缺點,就是整台鐵製,非常重,不適合頻繁移動。家人已經不只一次跟我抱怨:「你一定每台電扇都要買大同的嗎?」他們建議,喜歡買一兩台就好。其他的又輕巧、又便宜,個個充滿時尚感又不占空間,為何我不考慮?
我總是答,其他塑膠電扇,舊了,可能就會丟棄。這款電扇,光是憑著它如此厚重,就知道會一直使用下去。如果以當傳家寶的角度來講,一用幾十年,才是物超所值呢!
再加上,老電扇也許聲音大些,但故障普遍不難修,馬力更是超強。吹起來,成就感十足。
我這樣頑固的堅持,給家人帶來的負面影響有限,所以大家都勉強接受。目前在家中服役的電扇,在我堅持下,只有三種族群:五〇年代老順風,大同老電扇、大同新電扇。
唯一的原則是,老電扇只能在我房間使用,家人退而求其次地接受已經改良較安靜的大同新電扇。
老鐘
老鐘和老電話一樣,最吸引人的地方在於能夠動態收藏,不但收藏物品,也收藏聲音。
老鐘迷人的地方,和令人困擾的地方相同,也都在聲音。
收藏的第一個鐘,應該是高中時期,在桃園的舊物市集收到的。上一次發條,可以走七天。充滿研究精神的我曾經認真統計,大致只會準三天,接下來一天會比一天慢些,但還在可接受範圍。有別於現在電腦連上網,手機報時超級精準,過去的鐘、錶,不太準是常態。
我曾經浪漫的想,在那個時間不精準的年代,人們過著不一樣的時間,有著不太相同的節奏,有什麼不好?偶爾遲到早到幾分鐘,大家也多抱著包容心,多個話題,不也是另外一種風景嗎?
[caption id=”attachment_2825" align=”alignnone” width=”708"]
上方為尖屋頂造型的發條立鐘。[/caption]
[caption id=”attachment_2826" align=”alignnone” width=”683"]
發條吊鐘。[/caption]
[caption id=”attachment_2827" align=”alignnone” width=”900"]
鐵達時掛鐘。[/caption]
有一段時間,我曾經週週上發條、週週校正時間,欣賞著古樸的鐘聲。這些老鐘報時的節奏,大致如下:一點一響,兩點兩響⋯⋯依此類推(沒錯,十二點就是扎扎實實的十二響,不管是中午十二點或是深夜十二點)。不僅如此,每半點還會一響。換言之,收藏這樣的老鐘,如果是因為喜歡老鐘渾厚的鐘聲,那就真的是物超所值啦!一天二十四小時,它會響四十八次,合計一百八十響。
桃園家中,由於時鐘掛在我的房間,因為不常在家,也懶得上發條,對家人干擾有限。最多就是放假回家時,比較會讓家人感覺有遠處傳來的鐘聲。
陸續收藏了幾個時鐘,而後,每「定居」到一個空間,都會在裡頭挑選一個好位置,擺上我的老鐘。第一次發生鐘聲干擾是在大學。暑假期間我回桃園,同學到台南借宿一天。 原以為我提供了一個很棒「報時」的服務,等到事後聊起,才發現與我預期完全相反。那晚,他居然整夜沒睡!
「快睡著的時候,時鐘就響了十二聲,好不容易入眠,又響了一聲⋯⋯尤其,這樣的鐘聲,讓人在半夢半醒中想起古代恐怖片的劇情⋯⋯。」(天啊,會不會太能聯想?)而後一整晚,他就在「倒數計時等待時鐘何時響」的氛圍中度過一夜,直到太陽升起。我不解的回:「把鐘擺停下來就好啦?」同學回答:「誰知道。」對啊,誰知道呢?
充滿愧疚的我,居然完全沒感受到這時鐘有這樣大的殺傷力,我都已經習慣這樣的聲音、報時節奏多年,完全不干擾睡眠的啊!
當然,等到婚後,空間已經不完全屬於一個人。這些老鐘,又回到靜態保存的行列中了。
偉士牌機車
偶爾在街頭,捕捉到老偉士牌的身影,我一定會投以注目禮。不管是充滿歲月痕跡的老偉士,或是年輕人把老偉士牌保養烤漆得亮晶晶,對我而言,都是街頭上最美的風景。
[caption id=”attachment_2828" align=”alignnone” width=”1334"]
偉士牌的身影,在我眼中是街頭上最美的風景。[/caption]
美麗的風景,往往有著不為人知的一面。
大約十多年前,我買了一台偉士牌,一九七四年出廠,性能不錯。由於大學畢業後常回台南,這台車索性放在同學家。只要放假回台南,這車就是我的代步工具。一個人騎著偉士牌,在老城的巷弄中穿梭,是多麼舒服過癮的一件事。為了這車,我學會了手打檔車的「技術」,偶爾處理不好,熄火也無傷大雅。
幾年後,同學搬家。而台北的家有社區地下停車場,我索性也把偉士牌運回台北。自此,萬華、大稻埕的街頭,都有我和偉士牌溜達的足跡。
老婆對於我這樣的「雅興」,總是採取眼不見為淨、放任的態度。對於這車,也睜一眼閉一眼。我不斷強調這車的性能穩定、安全,也無法說服她上這台車。直到有一次,我以停車不方便故不開車,且路程不長,非常有誠意地對她提出邀請,她勉強接受。
也許是被她嫌得不行的破銅爛鐵第一次服役,讓我有些緊張,希望表現良好的心反而成了心理障礙。加上寒流來,莫非定律又作祟。那天雖然無雨,騎起來卻小狀況不斷,不若一個人騎的自在。終於,最慘的情況發生了,車子停在羅斯福路路口等紅綠燈,綠燈一亮,在這關鍵的時刻,車,竟然熄火了⋯⋯。
整條路的車子,有公車、有小客車,被迫等待,看著我們。悄悄的把車子移到路邊,重新發動。那一刻,雖然只有三分鐘,在我心中,彷彿度過了千萬年。
是的,被唸到臭頭的我,一聲也不敢吭。那次之後,老婆再也沒乘過這台偉士牌。「騎著偉士牌,載著另一半在老城區遊蕩」這種拉風的畫面,離我越來越遠。而後,隨著小朋友出生,她更有理由不上我這台偉士牌了。
紅色公用電話
你有多久沒有打公用電話了?在你記憶中的公用電話,是長什麼樣子?
相信很多人腦子裡想到的,會是這台紅色公用電話。它在台灣風行的時間應該最長。
[caption id=”attachment_2824" align=”alignnone” width=”683"]
這台原屬於街道上的紅色撥盤公用電話,堪稱記憶中的經典,現在被我改裝成室內電話使用了。[/caption]
電話,是我最早的收藏項目之一,可能跟家庭淵源有關,媽媽在早期的「電信局」服務,所以我也算是電信眷屬。從小,耳邊常聽到話房、機台、線路中心⋯⋯等專業用語,對於電信相關的資訊,也特別有興趣。
這台紅色撥盤電話,只要是六年級以前的人,都不陌生吧!在台灣,這台紅色公用電話是經典款。直到後來改成按鍵電話,款式越來越多元,到了磁卡公用電話時代,沒有流行幾年,隨著手機日益普及,公用電話也逐漸不受到重視了。
記得小時候,手還碰不到高高掛的公用電話,我總喜歡央求大人,把自己抱起來,將小小的手指頭放在撥盤裡轉呀轉,轉呀轉,好像在跟世人宣示:我也會打電話喔!到了後來,公用電話越來越矮(其實是自己越來越高啦⋯⋯)。小學上學的路上,也會跟著同學,把手伸進退幣孔,看看有無上一個通話者留下來的「好運氣」,試了許多次,「能夠在退幣口找到銅板」也僅止於傳說。
而後,公用電話的款式越來越多,在我心中,還是認定這款紅色公用電話。古樸又可愛,是我心中的經典。現在把它改裝成室內電話使用,裝置了鬧鈴,成了我的家用電話,也成了朋友來訪現寶的話題。
這台電話,線路經過簡單的改裝,也能夠與市內電話通用,撥入撥出的功能都正常。一個人的時候,有時候也會拿起話筒,享受著二十多年來,大家已不再有的撥盤、投幣體驗,厚實的話筒,古老的聲音⋯⋯。
《老物潮》
收藏者的回憶加値學
- 透過200個老物件,邀你一同召喚一個美好的年代
- 物以稀為貴,但貼近回憶更珍貴
- 收藏老東西沒有一定的標準價值,只有回憶中曾經出現的東西,才是收藏者眼中的寶。
出版:遠流出版
作者:蘇拉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