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本站自即日起與多家出版社合作,由編輯為您精選懷舊相關書籍內容,經授權後小幅改編為文章形式供您閱覽;希望您在繁忙的日常生活中,能以精簡方式吸收新書精華。以下內容摘自原書,文中第一人稱為原書作者。如果您有任何討論或意見,歡迎您在這裡留言,原書資訊請參閱文末介紹。
還記得小時候帶著便當去上學的日子嗎?是否還沒到午餐時間,就餓到把便當吃光光了呢?(然後再帶著湯匙去吃別人的便當)或者是帶著媽媽牌便當,跟三五好友交換菜色?
在您的印象裡,當時常見的便當盒都是長什麼樣子的呢?是方形的「歐羅肥」,還是圓形的「台鐵」呢?
您是否曾在灶腳看過用來墊高櫥櫃的「櫥子腳」,或者是用來存放粗鹽的「鹽漏」?
您是否曾在藥房、雜貨店買過「國安感冒糖漿」呢?
以下為各位從《老物潮》一書精選了相關章節,讓我們一同回憶往日情懷吧。
便當盒(台鐵、歐羅肥)
台鐵便當,這幾年又開始流行了。而我,可是台鐵便當經得起檢驗的忠實客戶!
在早年,台鐵便當有一定的歷史地位,為人津津樂道。我開始接觸台鐵便當,是十五歲那年。當時我高一,從台北到桃園通勤,每週搭車無數次,自然免不了接觸這款經典便當。但為何強調自己是「經得起檢驗」的忠誠呢?因為我經歷過據說是鐵路便當最難吃的年代。
大約民國八十年左右,那時候應該是台鐵便當剛走過輝煌,面臨轉型吧!車站的便當買的人不多,管理似乎不是很嚴謹。我曾經在早上六點多到達台北車站,順手買了一個台鐵便當來做為早餐。到了學校,同學在吃三明治、漢堡時,我這邊傳出的是台鐵便當的經典味道……
現在想想,這便當到底是何時製作的呢?為何會出現在凌晨六點多的車站大廳?當然,這已經不是重點,我的確喜歡這熟悉的味道。雪菜、豆干、排骨、雞蛋、醃瓜,就這五種材料,數十年如一日。
鋁盒子的台鐵便當(吃完盒子還要回收喔),於我而言就只是傳說,從沒有吃過。也因為這樣,第一次看到這圓圓輕輕的便當盒蓋,我就買了,因為不完整,當時只花了五十塊。過了幾年,在重新橋下跳蚤市場,找到了缺蓋子的盒身,又花了五十元,合計一百元取得完整台鐵便當盒。因為收藏的過程坎坷,這便當盒我比輕易就入手的老東西還珍惜。
[caption id=”attachment_2771" align=”alignnone” width=”631"]
台鐵便當盒中間的這個LOGO,外框為代表台灣的「台」字,包在中間的則是鐵軌的橫切面。[/caption]
[caption id=”attachment_2770" align=”alignnone” width=”273"]
小鐵軌切片紙鎮。[/caption]
鋁質便當盒我收藏了兩款。除了台鐵便當盒,另一個就是歐羅肥便當啦!歐羅肥是一個很重要的肥料品牌,小時候就常聽說這名號,似乎不太正面,是我們用來取笑胖小子的代號。
歐羅肥便當盒更有特色,除了鮮明的歐羅肥字體外,便當盒蓋的四周,圍繞著各種牲畜的可愛造型,相當有意思。
只是很好奇,在那個「歐羅肥」知名度很高的年代,有多少小朋友願意帶著這款便當盒上學呢?
[caption id=”attachment_2772" align=”alignnone” width=”3640"]
歐羅肥便當盒除了鮮明的「歐羅肥」字體外,便當盒蓋的四周,圍繞著各種牲畜的可愛造型,相當有意思。[/caption]
磚燒櫥子腳
家住在山邊,螞蟻少不了,除了維持廚房的清潔,到底還有哪些方法可以避免使用除蟻劑?實在傷透腦筋。畢竟,總是希望儘可能不要使用到化學誘餌、殺蟲劑。
對抗螞蟻搶救食物大作戰,持續了幾年。直到某次,連續一個月家中的狗飼料儲存箱不斷地被螞蟻攻占,不論是換位置、動線破壞、整盒換新,都無法避免螞蟻來犯。靈機一動,「何不學習祖先的智慧?」想起了曾經收集的老東西:磚燒櫥子腳。
櫥子腳,顧名思義,就是櫥櫃的墊子。這東西偶爾會在舊貨市場看到,有時單個一組,常常遇到四個一組的。圓圓的造型,中間有一平整的突起,一直以為是小型的飼槽。看久了,開始有感情,第一次在跳蚤市場動念購買,才發現誤會大了。
[caption id=”attachment_2773" align=”alignnone” width=”300"]
櫥子腳常常是四個一組。[/caption]
「老闆,這小飼槽是飼雞仔的嗎?」
「啥?這是櫥子腳!」
「櫥子腳?」
「防螞蟻的啦!」
經過老闆解釋,我才知道櫥子腳的設計邏輯。很簡單,就是幫每一張桌子、櫥櫃的四隻腳,分別設計一個「護城河」,讓螞蟻無法「進城」,進而達到沒有化學、沒有汙染,不殺生的防蟻效果。
收藏了三組櫥子腳,其中兩組材料為紅磚胎,一組為白瓷。收了十多年,終於派上用場。
[caption id=”attachment_2774" align=”alignnone” width=”300"]
櫥子腳,是祖先防止蟲蟻的智慧。[/caption]
鹽漏
現在市面上買到的鹽,再便宜的,包裝都會寫上「高級精鹽」。有一段時間我很好奇,一包十多元的鹽巴,真的是又「高級」又「精緻」的鹽巴嗎?是否有點標示不實?直到我收藏了鹽漏才知道,相較於精鹽,早期真的有另外的選擇,就是粗鹽。
早期台灣所產製的粗鹽較容易受潮,鹽漏就成了許多人家中常備的器皿。鹽漏下端有小出水口,可排出受潮的水分,避免鹽巴大量受潮。
鹽漏多是紅磚胎,一個鹽漏有三個組件:蓋子、鹽槽、集水器。一般鹽槽下是尖嘴造型,尖頭有孔洞,小孔可排出讓鹽巴受潮的水份,集水器在最下層,造型十分特殊。
鹽漏算是在收藏紅磚器具同好眼中的夢幻逸品。很少在北部看到鹽漏,南部較見得到。我的鹽漏已經收藏多年了,收藏的原因是為了紅磚胎,因為紅磚的顏色屬於台灣的顏色。我曾在台南生活,對於紅磚胎器皿那紅色的磚土、古拙的風格特別有興趣。因此,總得收藏一個鹽漏吧!
曾經很三八地把家裡的鹽巴放進去,過了一陣子,似乎鹽有些受潮,但等不到水滴出我就放棄了。現在家裡用的鹽巴,已經不只是高級精鹽的程度了,更多標示的是「低鈉鹽」。我放棄了「為了活化利用而活化利用」的念頭,不再硬用鹽漏來儲存鹽巴。現在,它成了我的彈珠箱,我戲稱「彈珠漏」,把收藏來的彈珠放在裡頭,過過乾癮。
國安感冒糖漿櫃
國安感冒糖漿是從小聽到大的廣告,也是現在藥房還看得到的產品。這個櫃子相當的有特色,訴說著一個老時代的回憶。
早期,感冒糖漿和一些小藥品,不限於藥房,很多地方都可以買得到的,尤其在偏遠鄉間,甚至連雜糧行、雜貨店也身兼藥房的工作。這些小藥櫃、展示櫃,也成了商店零售藥品的一大特色。
有一個年代,是這些小陳列櫃各顯神通的年代。從日系進口的藥品、天工供應站、到各式各樣的煙草、酒等商品,都會利用藥櫃的造型來吸引目光。
這款藥櫃最大的特色是它的玻璃雕刻。利用光滑面和粗糙面的雕刻,把國安感冒糖漿的圖騰:「一個頭痛扶著頭的男子」給突顯出來。套句現在的用語,充分顯現出早期藥品廣告最大的特色:直白。
老藥房、中藥店舖的產品,近幾年也成了許多人趨之若鶩的收藏。主要原因在於這些老藥品廣告,有各家行號各顯神通爭取目光的巧思,個個都顯得有趣極了。有帶著棒球帽的搖頭公仔,胸前寫著「感冒優」;也有把小孩子下痢,用漫畫畫得維妙維俏的寄藥包;肚子脹到一個不行的「胃活」招牌。用極盡誇張的方式,描述著那個時代。
[caption id=”attachment_2779" align=”alignleft” width=”305"]
帶著棒球帽的搖頭公仔,胸前寫著「感冒優」。[/caption]
[caption id=”attachment_2780" align=”alignnone” width=”284"]
肚子脹得很大的「胃活」招牌。[/caption]
現在,連鎖藥房成了主流。這些加值附贈的藥櫃、大型公仔,陳列不見得能跟連鎖藥房整合,也不再是提升購買力的保證,當然就越來越難找了。利用公仔、特色廣告來吸引大家目光的風格,倒是還延續了下來,歷久不衰。最經典的就是日系的可愛橘色小象:佐藤象,膠囊造型的康德先生,還有曼秀雷敦小護士了。
《老物潮》
收藏者的回憶加値學
- 透過200個老物件,邀你一同召喚一個美好的年代
- 物以稀為貴,但貼近回憶更珍貴
- 收藏老東西沒有一定的標準價值,只有回憶中曾經出現的東西,才是收藏者眼中的寶。
出版:遠流出版
作者:蘇拉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