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族單身漢案》(The Adventure of the Noble Bachelor)中,福爾摩斯叫了一大堆外賣美食:「⋯⋯十分豐盛的冷食晚餐,」華生是這麼說的,「餐點開始一一陳列在我們住處簡陋的紅木桌上,有幾對山鷸冷盤、野雞、肥鵝肝派和幾瓶蛛網密布的陳年老酒。」
雖然福爾摩斯時常提議去餐廳用餐,但事實上他並不是個大食客。我們可以在《黃面人》(The Adventure of the Yellow Face)裡讀到「他的飲食通常很簡樸⋯⋯甚至到了苛刻的程度」。他疑似患了厭食症,不過在《貴族單身漢案》裡卻大方設宴,等待未婚妻哈蒂.多蘭逃婚落跑的聖西蒙勳爵來訪。
那麼福爾摩斯是從哪裡叫來這麼一頓大餐呢?我們腦海中浮現的是「福南梅森」(Fortnum & Mason)。從標竿餐廳出來後轉至皮卡迪利路(Piccadilly)然後向西行,就會發現它的蹤影。福南梅森以食物籃聞名於世,這棟建於1926至1928年的新喬治王時代風格建築,打從福爾摩斯的時代就在現址服務。
曾擔任安妮女王皇家侍從的威廉.福南在1707年開業,並於19世紀中葉成為野餐餐點風潮的佼佼者。狄更斯在《德貝賽馬日》裡這麼寫著:「環顧四周,福南梅森的食物籃敞開在空中飛舞,賽馬場的綠色草皮迸開成了一朵一朵的龍蝦沙拉花!」身為「蘇格蘭蛋」(Scottish egg 或scotch egg,一種將水煮蛋以香腸肉餡包裹後沾麵包屑油炸的料理)的發明者,福南梅森在1886年成為第一間販售亨氏燉豆的英國食品商店。如果小說人物成真,他們可能還真有賣福爾摩斯退休後養蜂的蜂蜜呢!
往皮卡迪利路繼續西行,在聖詹姆士街(St.James’s Street)左轉,有一些更隱密、優雅的店面,也會讓福爾摩斯和他哥哥麥克羅夫特覺得相當熟悉。
福爾摩斯曾在《四簽名》自述「寫了幾篇專刊」,其中一篇題為「論多種菸灰之辨識法」,他在文中列舉140種雪茄、香菸、菸絲,並以全頁彩色插圖指出各種菸灰的不同處。儘管福爾摩斯抽菸斗和雪茄作為消遣,他卻得為了工作研究所需,抽勁道最重的黑菸絲。
要蒐羅140個牌子的雪茄、香菸、散裝菸草,有薄片菸、菸帶、薄片塊狀板菸、菸絲⋯⋯想必他會覺得菸灰研究的工作「十分吃重」。那麼他都是去哪買菸?可能是跟王爾德一樣,到聖詹姆士街19號的「詹姆士.J.福克斯」菸草店。《希臘譯員》(The Adventure of the Greek Interpreter)裡,福爾摩斯與華生拜訪麥克羅夫特時途經此處,從「聖詹姆士街尾」轉往帕摩爾路(Pall Mall)即達。
1787年,供貨商羅伯特. 路易士在此販售菸草、雪茄與菸具,而詹姆士.J.福克斯則在1881年投入市場。免費入場的弗萊迪.福克斯博物館陳列著「可能是世上碩果僅存的一盒」、生產於1898年的路易士.馬克斯雪茄,以及世界上最古老的盒裝哈瓦那雪茄,還有高等法院寄給王爾德的信函,上面寫著他積欠七先令三便士。
倘若遇上了危險的任務,華生可能會聽從福爾摩斯的指示攜帶佩槍,不過福爾摩斯本人應至少擁有一把手槍。為了一些鑑識研究,他把貝克街住處的牆面打得坑坑洞洞。如果需要火力支援或更多彈藥,他會跑到威廉伊凡斯採買。這間來福槍、手槍與射擊服裝專賣店原本位於帕摩爾路,現在遷至聖詹姆士街67A號。
說起中國瓷器,福爾摩斯可說是「上通洪武,下知永樂」(皆為明朝年號)。他在《顯貴的主顧》中不費吹灰之力就認出了明朝的蛋殼陶器:「華生,千萬小心拿好,就算在佳士得也沒有比這更好的逸品了。」從聖詹姆士街左轉到國王街(King Street),著名的佳士得拍賣中心就會出現在我們眼前。1766年由詹姆士.佳士得於帕摩爾路創立,1823年後遷至國王街8號的文藝復興風格波特蘭石建築內。
在《三個同姓人》(The Adventure of the Three Garridebs)一案裡,古怪的收藏家南森.加里德布表示他偶爾會開車到佳士得與蘇富比,除此之外很少外出。所有拍賣品可在christies.com瀏覽,而展覽銷售期間您可以造訪拍賣行,看看那個讓您頗感興趣的明朝蛋殼陶瓷花瓶 — — 然後體驗現場拍賣緊張刺激的精彩戲碼(須出示證件)。看官們,衝吧,衝吧,上場啦!
「這頂帽子買了三年,」福爾摩斯在《藍色石榴石探案》裡這麼說。「這種帽簷平坦、帽緣上捲的款式當時正流行。它的做工極佳,你看這羅紋絲綢飾帶和出色的內襯。如果這人三年前買得起這麼昂貴的帽子,之後卻一頂帽子也沒買,那他的生活肯定是走了下坡。」
福爾摩斯靠著放大鏡從陌生人的破舊黑帽推論出許多特徵:帽子主人的大腦袋、花白的頭髮、使用的髮油品牌,不過最令人驚奇的莫過於他對時尚的熟悉程度,也許不一定是出自對時尚的喜好,而是其中能透露出的線索。
當時沒有男性時尚雜誌可供參考,福爾摩斯必須四處逛商店,而他一定能在位於聖詹姆士街6號的「詹姆士洛克」找到他要的。這間世上最早的帽店創始於1676年,現址原本是名為羽毛的酒館,後來改成鐘錶行,而後又成了石膏像雕塑家的居所,直到1765年詹姆士.洛克租下該地,將店面由西側搬至對街東側的聖詹姆士街6號。
如果您想要一頂品質無與倫比的花呢獵鹿帽、高禮帽或圓頂禮帽,來這裡就對了 — — 記得多帶點錢。選購硬帽的話,您的頭圍會用「套量器」進行測量;請放心,您的腦容量不會被胡亂猜測!
[caption id=”attachment_8938" align=”aligncenter” width=”433"]
若您想拔得「頭」籌⋯⋯這間世上歷史最悠久的帽店詹姆士洛克,可以為您和福爾摩斯配頂獵鹿帽,或為華生找個圓頂禮帽。創立於1676年的詹姆士洛克自1765年後就遷至聖詹姆士街的現址。[/caption]
接下來,如果福爾摩斯為了手上案件,而需追查鞋子的足跡, 那麼1866年開幕的「約翰羅布」,被《君子雜誌》封為「世界上最美麗的店」就位在聖詹姆士街9號。
[caption id=”attachment_8939" align=”aligncenter” width=”750"]
手工鞋店約翰羅布自1866年起就在聖詹姆士街開業。其木板鑲嵌的店面被《君子雜誌》譽為「世界上最美麗的店」。店內有愛丁堡公爵的皇家認證。[/caption]
[caption id=”attachment_8940" align=”aligncenter” width=”433"]
帕摩爾路上的革新俱樂部創立於1836年。這棟宮殿式建築由負責重建西敏宮的建築師查爾斯.貝里設計。以前它的會員有:亞瑟.柯南.道爾爵士、J.M.巴瑞、賀伯特.喬治.威爾斯與溫斯頓.邱吉爾。[/caption]
福爾摩斯如果喝葡萄酒,那肯定只選佳釀;在《戴面紗的房客》(The Adventure of the Veiled Lodger)一集裡喝著一瓶蒙哈榭配松雞冷盤,而在《硬紙盒子》(The Adventure of the Cardboard Box)裡則跟華生在「體面的飯店」吃午餐,共飲一瓶波爾多葡萄酒。
《格蘭其莊園》(The Adventure of the Abbey Grange)一案中,喚起他對沉澱物與軟木塞的知識 — — 不過沒有比他在《最後致意》(His Last Bow)中喝到的酒更美味,那瓶他在馮.波克家中喝到的帝國托考伊葡萄酒是從法蘭茲.約瑟夫在維也納美泉宮(Schönbrunn Palace)的特藏酒窖拿到的,「華生,要再來一杯嗎?麻煩你把窗戶打開,氯仿的味道對味覺不好。」
買好菸品和彈藥後,福爾摩斯可以就近到聖詹姆士街3號的「貝瑞兄弟與路德」為酒窖補貨,就在亨利八世的聖詹姆士宮(St. James’s Palace)門樓對街。打從1698 年此處就有一間食品雜貨店,由喪夫的波恩女士經營。
她的女兒嫁給咖啡商人威廉.皮克林,皮克林在1734年改建店面與史特勞德廣場(Stroud Court),並將後巷改名為皮克林坊(Pickering Place)。穿過窄巷能進入這個倫敦最迷你的公共廣場,也是熱門的決鬥地點。此外,這裡也是當時的德克薩斯共和國公使館所在地,公使在此駐紮三年,直到1845年這個「孤星之州」加入美利堅合眾國聯邦,成了現今的德州。
[caption id=”attachment_8941" align=”aligncenter” width=”507"]
葡萄酒商貝瑞兄弟與路德旁邊的狹窄巷子通往皮克林坊,它是全倫敦最小的公共廣場,也是時常有人決鬥的地點。1845年前,這裡還是德克薩斯共和國公使館(後來美國的德州)所在地。[/caption]
1765年起,各界名流爭相前往「貝瑞兄弟與路德」交際以鞏固社會地位。在此一擲千金的顯貴人士有詩人拜倫,以及攝政時期的花花公子、喬治四世的友人「美男子」喬治.布倫美。
1787年,埃克斯特的酒商貝瑞因姻親加入路德家族。1810年,店內開始販售葡萄酒,貝瑞的名字放上了店面大門。時至今日,就算經營重心已轉移至酒品,但他們仍在咖啡工坊的招牌下做生意。這家店以曾供應葡萄酒給鐵達尼號為榮;它的「拿破崙地窖」讓我們想起拿破崙三世在流亡期間如何於店面下方召開祕密會議。
現在向左轉入帕摩爾路,倫敦最具名望的紳士俱樂部發源於此,年長福爾摩斯七歲的哥哥麥克羅夫特創立了第歐根尼俱樂部,並時常待在那裡。根據福爾摩斯表示,也許以犬儒派哲學家第歐根尼命名的原因,是為了服務那些內向羞怯、不願與人來往、也不想要人作伴,但卻不排斥成天坐在扶手椅看日報的男士。除了會客室之外,在俱樂部裡不許交談,違者以驅逐處分。位於帕摩爾路104號的革新俱樂部是柯南.道爾以往光顧的地方,後來為了2009年上映的電影《福爾摩斯》改建為皇家餐廳。
從帕摩爾路往下一條街是卡爾頓府聯排(Carlton House Terrace),我們在此會看到英國國家學術院,它在BBC影集《新世紀福爾摩斯》中以第歐根尼俱樂部的樣貌登場。《修道院公學》(The Adventure of the Priory School)一案裡,赫德瑞斯公爵的倫敦住所就位在這條優美的巷子裡,應該靠近《最後致意》裡馮.赫林男爵略有提起的德國大使館,當時德國間諜馮.波克要從「約克公爵階梯(Duke of York Steps)小門」拿到那本信號簿,身為德國皇帝忠實追隨者的他當然被福爾摩斯擺了一道。福爾摩斯扮成一名愛爾蘭裔的美國奸細,親自交給馮.波克一個包裹,裡面不是祕密,而是一本關於養蜂的書 — — 作者是夏洛克.福爾摩斯。
這組寬闊的台階由約克公爵紀念柱(Duke of York Column)向下延伸,紀念柱是為紀念喬治三世的次子、約克公爵弗雷德里克而設立。如果您抬頭仰望,會看見觀景平台。這座中空花崗岩塔樓建於1831至1833年,在1834年加蓋頂部的雕像。塔樓曾有約50餘年開放大眾付費參觀,當時大眾會踩著石階登上塔樓,欣賞動人的全景,而目前那鑲有金屬飾釘的大門已鎖上約有140年之久。
階梯底部與林蔭路(the Mall) 相交, 這條莊重的大道西側通往白金漢宮(Buckingham Palace)。這英國君主政治中心地帶的著名外觀曾在BBC影集《新世紀福爾摩斯》的〈情逢敵手〉一集亮相。如果夏洛克.福爾摩斯沒有回絕的話,他會前往白金漢宮受封騎士。
同一年,亞瑟.柯南.道爾列名愛德華七世加冕典禮榮譽貴賓名單,並因在波耳戰爭(Boer War)付出的貢獻而受封。傳說《波希米亞醜聞》裡的艾琳.亞德勒就是以女演員莉莉.蘭崔為樣板,她曾是愛德華七世的王室情婦(Royal Mistress),也是柯南.道爾的友人。
白金漢宮對面的綠地是聖詹姆士公園(St. James’s Park),是倫敦最早的皇家公園,亨利八世曾在此獵鹿,而BBC 影集《新世紀福爾摩斯》〈三的徵兆〉一集裡,福爾摩斯與華生即在此通過藍橋(Blue Bridge)。
我們向東走,並穿越波特蘭石造的海軍部拱門。這座由阿斯頓.韋伯爵士設計、1912年竣工,獻給維多利亞女王的拱門,它的上部設有皇家海軍要員官邸,結合凱旋門及側翼辦公室的俗氣設計備受批評。您讀到此處的時候,海軍部拱門可能已改造成了五星級飯店。
[caption id=”attachment_8942" align=”aligncenter” width=”750"]
這些文物皆在夏洛克.福爾摩斯酒吧展出──包括他的招牌菸斗、火柴,以及裝在原本有國家機密的包裹裡,交給德國間諜馮.波克的《養蜂實用手冊》。[/caption]
《跟著福爾摩斯購物去》
揭開「福爾摩斯系列」小說、電影、影集沒說的19世紀倫敦事!
第一本跟著福爾摩斯在倫敦趴趴走的人文紀行, 重返19世紀的倫敦街頭,追索現代倫敦是怎樣形成的?
以貝克街為起點,360度輻射福爾摩斯辦案的足跡, 整個倫敦就是福爾摩斯的辦公室,讓偵探迷過足調查癮!
本書作者透過報刊、劇照、手稿深入了解1887年至今的倫敦變化,以福爾摩斯的辦案故事為線索,重建大偵探的生活與工作狀態,並點出各個場景與小說之間的關聯性。
★揭開福爾摩斯打擊罪犯,以及故事人物逃難、藏匿的真實地點
★拜訪福爾摩斯和華生的起居地,體驗偵探生活況味,走在時空交錯的想像分界
★重返大英帝國的黃金年代,酒店、餐館、歌劇院,處處都是藝文沙龍。在老照片、舊地圖的引導下,細究人文風景如何影響著柯南.道爾的創作脈絡
★福爾摩斯分身大集合,挖掘影視明星的軼事趣聞
★探討19世紀當時的採證方法、罪犯刑罰,將小說軼事、人物語錄、千奇百怪的史實完美串接
出版:山岳文化
作者:蘿絲.薛佛
譯者:林濬棋
詳細資訊